"年"的文化(二): 腊月迎"年"

#黄冈市地名文化研究会#詹维东2023-01-19

至今豆果还是父母留给城市儿女的含有传统的腊月年味童年记忆。

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农户家家要煮"腊八粥"吃,巧妇们以糯米为主,伴以绿豆、芝麻、蚕豆、饭豆、土豆、红薯、芋头、莲子等煮"腊八粥"。山村各家煮好的"腊八粥",巧妇们还要相互礼送換吃试味,东一家,西一家,左一邻,右一邻,够忙乎了啦!留下的农谚是"捡一冬的柴,一腊八粥煮了"。

吃罢了"腊八粥",农家要赶着天晴,抢着汤豆果丝。这豆丝虽然做起来费劲,确实"丝思"迎年的必备,也是农家盼望"豆果长丝"含有幸福。至今豆果还是父母留给城市儿女的含有传统的腊月年味童年记忆。

每年的腊月上旬、中旬,湾湾村村的农户都要做年粑。年粑有多种:一种是高梁小巴,一种是细米小巴,一种是籼未糯米合成的年糕,一种是糯米大巴。各种小巴做好炕熟冷干后浸水,要吃时再烤熟。方块籼糯年粑浸水要吃时可切成年糕。糯米大巴打成长方形的小块浸水按时換水可吃半年。湾村捶糍粑是够热闹的,每村都是众多的青壮年扛着粑杠,抬着石圈,带着粑播簸,穿插于山村的各家各户,忙乎着各家做糍粑,这也是山村的"糍粑晚会"吧!家家户户的大糍粑上用食用红写上"恭喜发财""福禄寿禧""新年快乐"⋯,总之,写上了对新年的企盼……。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