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作为辖县政区之前史

#黄州赤壁古战场研究会筹备小组#梁敢雄2022-09-02

小序:今年本群似乎对黄州的历史沿革颇有兴趣。故本人特将八年前之文发表于此,以备参考。   今黄冈市是直接由隋唐宋...

小序:今年本群似乎对黄州的历史沿革颇有兴趣。故本人特将八年前之文发表于此,以备参考。

   今黄冈市是直接由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时的黄州改名的,黄冈、黄州皆为辖县政区。但在黄州正式命名前的这片土地上,有无辖县政区出现?若有,最早的辖县政区是谁?黄州政区的直接前身又是哪个?黄州正式命名前这些沿革上的重要问题,前人似未说清,今阐述如下。

一,黄州的前身——三个辖县政区:秦汉衡山郡或衡山国、三国时东吴的蕲州、东晋及南北朝的西阳郡及后分置出的齐安郡

在隋立黄州(公元585年)之前的这片土地上,县级行政建制可追溯到战国时楚徙封邾邑(只相当县),间隔了几百年后又有汉武帝所立的邾县;但县级以上行政建制即辖县政区(郡或州,自元代才有省)最早者者,应为秦始皇28年即公元前219年所置的衡山郡,迄今有2234年历史。秦亡则有刘芮的衡山国。刘芮迁国长沙后改为汉衡山郡,其后封给汉宗室刘勃、刘赐为衡山国,郡治、国都均在邾城,直到元狩元年(前121年)刘赐谋反被诛后国除。作为辖县政区的衡山郡、衡山国(郡、国为同级政区)在秦亡后设置了108年。刘赐国除后,元狩二年汉武帝没有恢复衡山郡而在原衡山国都—邾城周边降级设置了邾县(辖地仅相当于今团风县和黄州区),隶属于江夏郡。三国时东吴所辖蕲春郡是继秦汉衡山郡后黄冈土地上的第二个辖县政区。邾县沿续了四百多年,被后赵胡骑践废。东晋咸和初,以邾城为郡治的第三个辖县政区——西阳郡才在黄州这块土地上再次出现。西阳郡沿续于南朝宋、齐、梁、陈。不过据多部唐宋地志记载从南朝齐起,西阳郡的北部(原汉之西陵县)则被分置为齐安郡,其东南部(巴河中下游流域)仍为西阳郡。梁晚期江北之地基本上没入北齐。位于江北的黄州之域,其政区演变大致如下:北齐始立衡州管齐安郡、立巴州辖西阳郡,并兼置南司州;陈占江北地后则废衡州、巴州,将二者所辖郡齐安与西阳改属郢州(今武汉地),并改南司州为司州;北周恢复了北齐衡州建制、更司州名为黄州,而与衡州(始建于北齐) 并列。到大象二年北周就禅让于隋了。隋初,推行以废郡并州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改革,废除了齐安、西阳及辖县黄陂的安昌三郡,以原北齐、北周相袭的齐安郡城(南安县城附郭)为治而改名黄州,并废北周的黄州,将其属县黄陂改隶于新黄州。新黄州政区辖黄冈、麻城、黄陂、木兰等四县。

二,北齐、北周的衡山郡与今黄州最早的正式命名

据《陈书·宣帝本记》载:陈太建五年伐北齐,克南司州改名司州,但当时人因习惯或仍称南司州。而《周书·静帝记》载“大象元年(579)十一月…杞国公亮拔黄城,梁士彦拔广陵。陈人退走。”《隋书》宇文弼传则称“弼又率兵从梁士彦攻拔寿阳,…除澮州刺史,俄转南司州刺史”,可见北周占陈江北之地后仍置南司州。该传又曰“后,司马消难之奔陈也。弼追之不及,遇陈将樊毅,战于漳口…三战三捷,虏获三千人。除黄州刺史。”则改南司州为黄州当在大象二年八月司马消难率九州八镇叛周入陈之后!宇文弼当为北周末第一任黄州刺史。翌年二月隋朝就取代北周了,北周之黄州历时不到半年。重要的问题在于:北周的黄州与衡州是并列的两个州,彼此并无统属关系。隋是废改北周的黄州为黄陂县,而另改衡州名为黄州。且隋代的黄州与北周的黄州二者立名之寓意也各异:北周的黄州只不过沿袭其治黄城之黄字;北齐始置、北周因之的衡州则是因其辖地秦汉时属衡山郡、衡山国而得名,又因隋文帝是帝王中第一个废江北南岳衡山之名而认可湘南南岳衡山的。故他在开皇3—5年推行郡县制改革时,便改掉了北周衡州之名而以首建衡山国都邾城的楚相黄歇之姓,改名为黄州 [1]!因此,隋开皇初即为辖县政区黄州的正式命名时间。

或曰:北周设黄州在前。以成立在先者为黄州的始名时间难道不对吗?答曰:若以设置的时间早晚而定,那么如《隋书》卷31地理志下指出的:在宁越郡海安县域上,梁置黄州。《辞海》黄州条解说它为南朝大同元年(535年)置,辖境约在广西防城民族自治县地,隋开皇九年废[2]。此江南之黄州一直存在于梁、陈两代,比隋立黄州早了半个世纪。我们岂能因其出现早,便把它当作今黄州的始名时间吗?问题的要害是北周的黄州与梁、陈两朝的黄州一样均与隋代的黄州无继承或沿袭关系!故古今主流总志(如《五代史志》、《通典》、《舆地记胜》、《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等等),方志(如《湖北通志》、《黄州府志》、《黄冈县志》等)以及今日权威工具书如《辞海·地理分册》[2]310、《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3]等等,一致公认黄州应以《隋志》所定的隋开皇五年置为准。《大清一统志·黄州府卷》还特别声明:该年“黄州之名始此”,都不把北周地方政权设置仅几个月的、徒有州名其实仅辖黄陂一县的小黄州(似算不上真正的辖县政区)视为隋唐黄州的前身。隋黄州政区所辖基本上是北齐的衡、巴、南司三州之总和。至于少数地志称隋开皇三年置黄州,年代微误,理应以成书较早、最具权威的正史地理志《隋志》所指出的开皇五年即公元585年改衡州名黄州为准。更不可将此小误扩大:误解为开皇三年废衡州、开皇五年才把北周的黄州迁徙到原衡州的南安城。北齐、北周、隋三朝州治因袭未变——均在南安城,谈何迁徙!(作者为黄冈师院老教师)

参 考 文 献

[1]拙 文:黄州得名于楚相春申君黄歇   鄂东晚报2014-8-30

[2]辞海历史地理分册  上海辞为出版社1989

[3]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  上海辞为出版社1996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梁敢雄[专家学者]

  • 关注
    0
  • 粉丝
    4
  • 经验
    755

相关主题